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列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這些為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指明了方向。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副所長金海良指出,在低空經濟廣闊前景護航下,全國通航市場無論是傳統動力還是綠色航空動力推動的飛行器,市場需求量都十分可觀。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
正是意識到低空經濟對地方發展的潛在驅動作用,近兩年,中國大多數省份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向天空要生產力”的路徑更加明晰。
在杭州,當地將低空經濟明確列為未來五大先導產業之一,聚焦低空產業和低空交通兩大主線,打造低空產業、基礎設施、管理規則、場景應用和保障支撐五大體系;武漢市將低空經濟列入重點產業布局,圍繞低空基礎設施、產業生態、應用場景等方面系統推進,計劃到2030年在全市布局建設1000套無人機機庫,建成一體化智慧管理中樞。
直升機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全表示,該公司旗下擁有43架直升機,持續拓展應急救援、飛行員培訓等諸多低空經濟場景。龔全認為,近年來中國國產直升機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均展現出了良好的可靠性,將在低空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市場預測,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有望成為各大中城市空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未來將與無人機比重相當,甚至超越。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副總設計師劉文琦表示,該所正加快多款eVTOL的生產研發,它在環保性、安全性、低噪聲、低成本和智能化方面優勢顯著,使用前景十分廣闊。
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落地場景,更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與會嘉賓建議,不斷加強多元化應用場景拓展,進一步帶動研發制造、服務運營、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發展,讓低空經濟蘊含的潛能早日轉化為更多現實生產力。
龔全認為,當前要加快構建有人機加無人機的協同任務體系,在應急救援等復雜任務中實現效能倍增。同時,完善國產裝備的研制,積極拓展醫療救護、娛樂飛行、包機等市場,降低使用門檻,不斷繁榮低空經濟市場。
原標題:低空經濟落地多元場景賦能千行百業
記者:毛振華、梁姊、楊文
責任編輯:歐云海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