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哈密,連片的光伏板鋪滿大地,與遠處的風電塔群遙相呼應——這里是示意圖中新疆清潔能源基地的核心區域。曾經,這片土地因干旱少雨被視為“不毛之地”,如今依托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

示意圖上,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與縱橫的電網線路交織。這里,矗立著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它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為了建設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師們攻克了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300米級特高拱壩智能建造等世界級難題。2021年6月,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截至今年6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1960億千瓦時,持續為江蘇、浙江等華東地區提供清潔電能,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超59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億噸。
在江蘇蘇州,一家精密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對穩定的綠色電力供應感觸頗深:“以前夏季用電高峰時常擔心限電,現在西電東送有力保障了我們的生產。同時,清潔水電對產品出口的碳足跡認證也有很大幫助。”
在黃河幾字灣清潔能源基地,風電、光伏與火電有力結合。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一處風電基地,風機葉片在草原上緩緩轉動,而不遠處的火電項目則通過靈活調峰,為新能源發電“托底”。當地能源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技術改造,讓火電機組具備了快速啟停、深度調峰的能力,實現了‘風光為主、火電為輔’的低碳能源組合。”
“十四五”以來,新能源發展空間布局更優。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沙戈荒”成為新能源建設的新陣地,新增裝機超過1.3億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變為了“能源綠洲”。海上風電成為新引擎,新增裝機超過3500萬千瓦,為沿海省份發展注入了綠色動力。分布式光伏成為新勢力,新增裝機超過4億千瓦,其中戶用光伏新增1.6億千瓦,全國有700多萬個家庭當上了光伏“房東”。
原標題:持續優化新能源發展空間布局
記者:張添福
責任編輯:王婉瑩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