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系統重構與資源節約利用等多重維度,需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協同治理。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向中高端躍升的關鍵期,而資源型地區普遍面臨傳統產業占比高、產業鏈條短、技術能級低、創新動能弱等矛盾,亟待拓寬視野、革新思維,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關鍵在于樹立系統思維,妥善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系:既注重新興產業培育也注重傳統產業升級,既注重高端產業引領也注重基礎產業支撐,既注重單一業態發展也注重多種業態融合,既注重發揮支柱產業基礎性作用也注重發揮特色產業差異化優勢,既注重支持大型企業做大做強也注重助力中小微企業茁壯成長。與此同時,必須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工作原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實現轉型過程中的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
強化綠色低碳,推動全面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實踐的重要標志。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暢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多途徑塑造轉型發展新優勢,持續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擦亮生態底色。
發展新興產業,推動協同轉型。充分考慮資源型地區的發展實際,搶抓新興產業戰略機遇,堅持新興產業發展與產業體系優化相協同,堅持“先立后破、破立并舉”的方法論,推進“一業獨大”轉變為“多點協同”,塑造多元化路徑和獨特優勢。科學制定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前瞻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健康等牽引力強的新興產業,精準疏通“堵點”、彌合“斷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
深化改革探索,推動創新轉型。要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為轉型發展提供創新動能和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發展的“最大增量”。另一方面,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有效延伸優勢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層級、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影響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激發創新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保障民生就業,實現安全轉型。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要求,統籌兼顧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的關系。一方面,要著力防范化解轉型發展帶來的內外部風險挑戰,切實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新業態、新崗位,拓寬就業增收渠道,確保傳統產業從業者平穩過渡,新成長勞動力有效吸納,將轉型成果轉化為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增長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作者倪良新,系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國家治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原標題:以系統思維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黃瑾、萬鵬
網頁編輯:蘇偉